太原炒股配资 面壁智能李大海:端侧AI应用齐爆发,汽车将变成超级智能体
发布日期:2025-04-01 20:47 点击次数:148“端侧”正在成为大模型落地的关键场景:从手机、PC、汽车、眼镜到智能家居太原炒股配资,端侧AI应用迎来爆发,这一赛道的玩家也越来越多。
日前,面壁智能宣布进军智能座舱领域,推进智能汽车“端侧大脑”开发。3月29日下午,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一场分论坛上,面壁智能CEO李大海现场发布了行业首个纯端侧智能助手cpmGO(小钢炮超级助手),称其具有跨越舱外至舱内的全链条感知、决策与执行能力,将为车主提供更自然高效、更具个性化的服务。

面壁智能CEO李大海做主题分享。图片来源:中关村论坛。
大模型上车,如何接管你的智能座舱?李大海在接受南都等媒体采访时表示,未来这一端侧助手不仅能被动地接受用户指令,通过语音、屏幕助手的交互方式,助用户一臂之力,也能清晰地感知识别舱内外的环境。一个可以实现的典型场景是,碰到下雪天,它会告诉车主启动防滑驾驶模式,如果感知到副驾驶座的用户有阅读需求,也会自动开灯。
“这些感知信息通过舱内外的摄像头接收,并在端侧直接进行推理分析,相关数据无需再传到云端上,用户也不用担心隐私泄露的风险。”李大海说。
据李大海介绍,现在提到端侧 AI,更多强调的是“端侧”这一场景,包括在手机、PC、汽车等等场景中发生的人与智能的交互,它背后的模型既可以部署在云端也可以部署在本地。而端侧模型专指完全在本地进行计算和运行的大模型。与云侧模型相比,端侧模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——不仅能有效避免数据上云、解决用户数据和隐私安全的顾虑,还能够突破网络环境的限制。
从2024年开始,面壁智能将主要研发方向转为端侧模型,目前已在汽车、手机、具身智能、AIPC、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构建“端侧大脑”。李大海告诉南都记者,2025年将是端侧AI应用爆发的一年。
“汽车将变成一个超级智能体”
南都:近期,面壁智能宣布进军智能座舱领域。在汽车上部署“端侧大脑”,将为车主带来怎样的体验?
李大海:首先,它能作为终端的个人助理,与车主进行自然沟通。这个前提是要准确地理解用户需求。以前各家会把大模型放在云端上,它存在两个问题:一是有延迟,二是受网络影响,但端侧模型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。
其次,端侧模型具有多模态的感知能力,能够很清晰地去感知舱内、舱外环境,不仅能够被动地接受用户的指令,将来也能够主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。
举个例子来说,模型通过舱外的摄像头感知到天下雪了,这时它会提示车主:要不要把汽车改为雪地防滑模式。在舱内也一样,模型通过舱内摄像头感知到副驾驶座的用户想看东西,也将能主动打开阅读灯。
第三,舱内外的摄像头感知的信息,包含了大量用户个人数据。端侧模型部署在本地,数据无需上云,用户也就不用担心自己的隐私有泄露风险。这就是我们的端侧面壁小钢炮的竞争优势。
南都:很多云侧大模型也在积极布局汽车场景,相比之下端侧模型的优势在哪?二者如何协同?
李大海:云侧模型的优势在于可以用更大的参数,提供更聪明的服务。端侧模型则能有效避免数据上云,具备隐私保护和可靠性优势,还能够突破网络环境的限制。
面壁智能的端侧模型本身在知识密度上具有优势,做到极致的小参数高性能,所以我们可用端侧有限算力,达到部分功能甚至与云端模型比肩的能力水平。
在分工上,云侧模型和端侧模型应该是协同的关系。我认为在隐私保护、个性化、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,应该优先部署端侧模型,但涉及需要用到实时数据的复杂服务,则应该让云端模型完成。
南都:“端侧大脑”上车进展如何?汽车之外,还会搭载其他设备吗?
李大海:在最新智能汽车销量TOP5榜单中,面壁智能已经和其中三家车企展开了深度合作,并且与上海大众、长安、长城、上汽、德赛西威、中科创达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与合作,共同挖掘智能座舱的端侧潜力。
我们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只是刚刚开始,未来汽车会变成一个超级智能体。除了汽车,我们也会将面壁小钢炮模型逐步地拓展到更多领域,比如手机、机器人和其他智能设备。
南都:你曾提到,2025年是端侧AI应用爆发的元年。为什么会有这个判断?
李大海:这是因为端侧模型的性能不断提升,正变得越来越成熟。同时我们在终端推进“端侧大脑”的研发,把端侧的Agent能力和端侧模型能力结合起来,目前已经有很多我们2024年还在想象的场景和案例落地了。所以我们相信,今年端侧AI应用一定会迎来爆发。
大模型的商业模式需要时间探索
南都:“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”首次被写入今年国务院《政府工作报告》。据你观察,大模型在哪些领域的应用进展更快?
李大海:现在大模型的应用“百花齐放”,它在汽车、手机领域可能落地更快一些,在法律、教育、医疗等垂直领域也持续推进。
不同领域的AI进展速度不同,我们观察发现,第一阶段往往是工具的落地应用,再逐步转向人机结合,最后AI全面取代人类自动化地完成某些工作。
现在大模型的落地应用,普遍在第一和第二个阶段,未来我们相信更多领域将逐步发展到更加成熟的阶段。
南都:今年大模型行业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方向?
李大海:2025年是AI应用爆发的元年。这个应用的爆发,包括Agent和端侧应用。目前我们看到,端侧模型跟硬件结合在一起,这是一种相对清晰的商业模式。
去年面壁在端侧合作上,取得了较好的商业营收,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端侧实际需求。随着大模型在更多场景落地应用,未来会逐步产生像广告营收等商业模式,但这个过程肯定是需要时间的。
南都:DeepSeek的出圈,引发了AI大模型的开闭源的讨论。有观点认为,开源模型似乎更难实现商业化 ,你怎么看?
李大海:DeepSeek非常清晰地向大家展示了开源的高效率,如何在极短时间实现用户数量和行业合作伙伴的快速增长。这个增速前所未有,除了自身模型实力过硬,更得益于对开源路线的选择。
很多人认为,大模型开源后,用户和客户可免费使用,就不愿买单了。但这只是开源的一层影响,它还有另一层影响是,能够在早期帮助产品取得市场生态的优势。关于开源模式的选择,需要每个厂商针对自己的产品特点去深入思考。
同时,我觉得也要给大家一些信心,现在有一种焦虑的声音——怎么大模型行业还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出现?其实我们回看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它也是以iPhone4的发布为元年,之后才慢慢摸索出好的产品和商业模式。任何新事物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,探索大模型的商业模式,同样需要时间。
南都:面壁目前是否有新一轮融资计划?
李大海:融资主要是服务于业务。在我看来太原炒股配资,AGI(通用人工智能)的发展是一场马拉松。在这场长跑中,我们非常看重融资,将持续向资本市场寻求更多的合作。但在融资方面,企业自身的“造血能力”也至关重要,为此我们会不断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