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叫股票杆杠 他是哈工大学霸,前往美国深造,6年后被人发现吊死在实验室
发布日期:2024-09-17 23:15 点击次数:192知识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力来源,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。人类文明能够延续上万年,就是得益于一代又一代学者们的苦心钻研。伟大的学者不求名利,在工作中求真务实,即使一生的研究只能将领域向前推动一小步,也足以鼓励他们义无反顾地投入。
但是阳光下永远都有阴影。社会整体文化水平越来越高,人们也越来越崇尚知识,于是学者们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。有了利益,就会有人通过不法途径去攫取,在学术圈中,这些途径就被称作学术造假,或者说学术不端。
近些年,学术造假现象屡禁不止,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——论文就是荣誉,为了得奖可以不择手段。而一位来自中国,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就读的计算机博士,就因为这种风气而饱受折磨,最终选择了自杀。
一、名校博士的自杀
低层次的学术造假危害不大。由于一些本科生的学术水平不够,只能通过抄袭与剽窃的方式来完成毕业论文。不过在大多高校,本科毕业论文的通过门槛极低,离毕业就差临门一脚,冒着风险去抄袭的学生也比较少。
而在更高层次的学术圈中,造假的现象可能更为隐蔽,危害性也更大。一些硕士、博士在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。在他们的论文中,即便实验数据出了点问题,除非自己指出改正,其他人很难发现。这就给一些急功近利,心术不正的人有了可乘之机。
这位受害者叫陈慧祥,本科就读于吉林大学,2013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,通过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申请,前去攻读博士。从国内的985名校到顶尖的公立常青藤名校,他本来应该是业界的新星,计算机领域内不可多得的人才。
2019年6月14日,这位前途一片光明的计算机博士,被人发现在实验室自缢身亡。一时间,陈慧祥的死讯引起了轩然大波。根据陈慧祥赴美留学前的同学描述,他是一个阳光开朗,乐于助人的大男孩,家庭关系和谐,从小没有任何心理问题。
而实验室里的同学则对他不太了解,称他们只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,交情不深。对于这位曾在半年前,投稿中标了计算机体系结构顶级会议的优秀学生,他的导师李涛也表示不愿多谈。
(李涛)
二、一篇论文带来的痛苦折磨
陈慧祥在美国有一位好朋友,名叫王一林,在另一所大学毕业后,留美工作多年。二人是通过留学生群认识的,每天都会通过社交媒体交流。对于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,也会互相抱怨,互相安慰。
据王一林说,陈慧祥的自杀念头应该早就有了。事发一个多月以前,他第一次察觉好友的自杀倾向。当时十分着急,多次劝他找心理医生,可是他的劝说作用并不大。这样一直到事发一周前,陈慧祥又曾发布一条朋友圈,充满了负面情绪。可能被朋友看到后,有人关切询问,陈慧祥怕朋友担心,很快删掉了。
6月11号的晚上,王一林突然接到陈慧祥的视频电话,他在电话中明确表示自己想要自杀。因为知道好友最近都在为论文烦恼,压力很大,一直处于压抑的状态,王一林十分担心,劝说了好久。王一林说当时陈慧祥面色憔悴,表情愁苦,看得出来十分绝望。
究竟是怎样的一篇论文,能把人逼到自杀呢?或许陈慧祥与其他好友的聊天记录和他的遗书能解答这个疑惑。
陈慧祥去世的消息在网络上发布之后,有人匿名公开了陈慧祥生前与朋友的聊天记录。根据这些图片,可以看得出来,陈慧祥曾与导师李涛私下里发生过争执,甚至严重到差点报警。他提出撤稿请求,导师不仅坚决不同意,还威胁称如果损害自己的声誉,会杀死他。
这篇论文就是2018年12月份,由李涛指导,陈慧祥作为第一作者,同另外3人共同完成的关于人工智能加速器研究的文章。这篇文章完成后,投稿并通过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顶级会议,如此权威的认可是陈慧祥的巨大成就,也是李涛的荣誉。陈慧祥为何非要与导师作对,必须撤稿不可?
三、被迫造假,引发悲剧
陈慧祥自杀前,给实验室的同学们发送过一篇遗书,里面讲述了他为论文而挣扎苦恼的真实原因。
由于项目前期的数据出现了问题,导致后续的实验完全不能验证设想,陈慧祥发现这一失误后,及时找到了李涛,并坦言论文的整体设计和初始数据都是错的,想要定稿必须要推倒重构。
但是截稿在即,已经没有时间再重新做实验找数据,重新确定课题了。李涛知道这些情况以后,却让陈慧祥自己解决,并多次拒绝他的撤稿申请。陈慧祥无奈地编造了一些数据让论文尽量看起来可靠真实,但是内心始终十分煎熬。
其实在科研领域,受经济条件与时间成本的限制,论文的审核机构通常无法对论文中的结果进行试验复盘。而是基于文章的逻辑,分析试验设置是否合理,设计与结论是否对应,结论是否具有创造性,以及给出的试验数据是否能够自圆其说等等。尽管评估已经相对比较全面严谨,但还是有漏洞。
在这种评估标准中,数据错误一般都会被查验出来,毕竟错误就意味着逻辑上不能成立。而数据造假则很难通过计算看得出来,因为假数据是反向计算得出来的完美数据。二者是完全不同的,发现错误后还能通过研究改正。但是造假属于严重的学术问题,数据一旦被认定是造假得来,那么后果十分严重。
倘若陈慧祥无视错误数据,用假数据发布文章,那么一旦被查出造假行为,陈慧祥与实验室里参与论文的另外3人都将被钉在学术不端的耻辱柱上,被整个学术界排斥。
基础设施建设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与基本条件,也是改善民生、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依托。经过这些年的持续努力,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观,硬件环境极大改善,西气东输、西电东送、青藏铁路等重点设施的建成,不仅带动了地方产业发展,也激发和释放了沿线地区的发展潜力。
公募基金的“强磁力”源于哪里?短期看,今年春节以来债市走牛,带动固收类基金规模上涨,相较于3月底,债券基金规模增长近5000亿元,货币基金规模增长近1万亿元。同时,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行加速了居民“储蓄搬家”,部分资金流向公募等资管行业。
或许是多年的优秀教育让他无法接受造假这一肮脏行为,又或许是考虑到造假的后果,良心受到谴责,迫于导师给的精神压力不敢反抗。走投无路的陈慧祥选择了逃避,在实验室里结束了年轻的生命。
四、结语
陈慧祥去世后,他的导师李涛仍旧带着这篇论文到处演讲,分享他最新的“研究成果”。直到2021年2月,官方的判决书才下达,认定李涛的确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,并判处15年的出版禁令。这个判决称得上十分严厉,基本上宣告了李涛学术生涯的结束。
对于陈慧祥的死,李涛的确存在一定责任。不知道如今已经遭受惩罚的他,会不会因为陈慧祥的痛苦而有一丝恻隐。
希望陈慧祥一案能给学者们造成触动,提醒每一位学者什么叫股票杆杠,做研究一定要坚守底线,做人也要有底线,如果遭遇到此类事情,一定要及时站出来举报,维护学术界的纯粹。
李涛学术陈慧祥王一林论文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